【鉴别中药材名】何首乌
【何首乌的来源鉴别】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tim Thunb.的干燥块根。传说古代有位姓何的人,按祖传秘方长期服用本品,活到130岁,仍然头发乌黑(首乌),后人就将其命名为何首乌。
【何首乌的历史考证】何首乌的始载本草为《日华子本草》。《开宝本草》云:“何首乌本出顺州南河县,今岭外、江南诸州皆有,蔓紫,花黄白,叶如薯蓣而不光,生必相对,根大如拳,有赤、白二种。赤者雄,白者雌。”《本草图经》曰:“今在处有之,以西洛嵩山及南京柘城县者为胜。春生苗,叶叶相对,如山芋而不光泽,其茎蔓延竹木墙壁间,夏秋开黄白花,似葛勒花;结子有棱,似荞麦而细小,才如粟大。秋冬取根,大者如拳,各有五棱瓣,似小甜瓜。”据以上所述考证,古代本草记载的何首乌有赤、白二种。其中开黄白色花,叶如薯蓣或山芋而不光(有毛),生必相对的白首乌,与现今萝摩科植物耳叶牛皮消(白首乌)Cynanchum auriculatumRoyle ex Wight相符;至于其茎蔓延竹木墙壁间,结子有棱,似荞麦而细小的赤首乌,则与现今药用何首乌相符。
【植物形态鉴别】多年生缠绕性草本。根细长,先端膨大成不规则的块根,表面红褐色至暗褐色。茎攀援,中空,基部稍木质化,上部多分枝,枝草质。叶互生,具长柄;托叶鞘膜质,褐色,长5~7mm,抱茎,顶端易破碎;叶片狭卵形或心形,长4~9cm,宽2.5~5cm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或耳状箭形,全缘或微带波状。花小,多数,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,花小而密,小花梗长1~3mm,基部有膜质小苞片,小苞片卵状披针形,长2~3mm,内生小花2~4朵或更多;花被片5,白色或绿白色,倒卵形,大小不等,外侧3片的背部生翅;雄蕊8,不等长,均比花被片短;子房上位,卵状三角形,花柱几无,柱头3裂。瘦果椭圆形,有三棱,长2~3.5cm,黑色而光亮,包于宿存增大的翅状花被内。花期8~10月,果期9~11月。
【何首乌的性状鉴别】本品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,长6~15cm,直径4~12cm。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,皱缩不平,有浅沟,并有横长皮孔及细根痕。体重,质坚实,不易折断,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,显粉性,皮部有4~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,形成云锦状花纹,中央木部较大,有的呈木心。气微,味微苦而甘涩。
【何首乌的显微鉴别】本品横切面:木栓层为数列细胞,充满棕色物。韧皮部较宽,散有类圆形异形维管束4~11个,为外韧型,导管稀少。根的中央形成层成环;木质部导管较少,周围有管胞及少数木纤维。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,直径10~160pm;并含有淀粉粒。本品粉末黄棕色。淀粉粒单粒类圆形,直径4~50um,脐点人字形、星状或三叉状,大粒者隐约可见层纹;复粒由2~9分粒组成。草酸钙簇晶直径10~80~160um,偶见簇晶与较大的方形结晶合生。棕色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,壁稍厚,胞腔内充满淡黄棕色、棕色或红棕色物质,并含淀粉粒;具缘纹孑L导管直径17~178um。棕色块散在,形状、大小及颜色深浅不一。
【何首乌的理化鉴别】
1.取本品粉末约0.1g,加氢氧化钠溶液(1→10)10ml,煮沸3分钟,冷后滤过。取滤液,加盐酸使成酸性,再加等量乙醚,振摇,醚层应显黄色。分取醚层4ml,加氨试液2ml,振摇,氨液层显红色。(检查蒽醌化合物)
2.取本品粉末约0.2g,加乙醇5ml,置水浴中煮沸3分钟,不断振摇,趁热过滤,放冷。取滤液2滴,置蒸发皿中蒸干,趁热加三氯化锑的氯仿饱和液1滴,即显紫红色。(检查甾醇类)
3.取生何首乌粉末5g(40目),用95%乙醇回流提取,回收乙醇,制成1.5:1的浸膏供点样用。另以大黄素、大黄素甲醚为对照品,分别点在硅胶GCMC(硅胶G300目以上)板上,以氯仿-甲醇(80:20)展开,展距10cm。取出晾干,在可见光下,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的色斑;于紫外光下显相同的荧光斑点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于山坡石缝中、篱边、林下、山脚及灌木丛中。分布于河北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山东、台湾、云南、贵州、四川等省区。
【采集加工】秋、冬二季叶枯萎时采挖,削去两端,洗净,个大的切成块,干燥。
【饮片炮制】
1.何首乌除去杂质,洗净,稍浸,润透,切厚片或块,干燥。
2.制何首乌:取何首乌片或块,照炖法用黑豆汁拌匀,置非铁质的适宜容器内,炖至汁液吸尽;或照蒸法,清蒸或用黑豆汁拌匀后蒸,蒸至内外均呈棕褐色,晒干。或晒至半干,切片,干燥。每100kg何首乌片(块),用黑豆10kg。黑豆汁制法取黑豆10kg,加水适量,约煮4小时,熬汁约15kg,豆渣再加水煮约3小时,熬汁约10kg,合并得黑豆汁约25kg。
【饮片鉴别】制何首乌 本品为不规则皱缩状的块片,厚约1cm。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,凹凸不平。质坚硬,断面角质样,棕褐色或黑色。气微.味微甘而苦涩。
【性能功用】味苦、甘、涩,性温。归肝经、心经、肾经。何首乌解毒,消痈,润肠通便;用于瘰疬疮痈,风疹瘙痒,肠燥便秘;高脂血症。制何首乌补肝肾,益精血,乌须发,强筋骨;用于血虚萎黄,眩晕耳鸣,须发早白,腰膝酸软,肢体麻木,崩漏带下,久疟体虚;高脂血症。内服:6~12g,水煎服。大便溏泄者慎用。
【附注】
1.置干燥处贮藏,防蛀。
2.白首乌:为萝摩科植物牛皮消(耳叶牛皮消)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、隔山牛皮消cynanchum wilfordii(Maxim.)Hemsl.或戟叶牛皮消Cynanchum bungei Decne.的干燥块根。
耳叶牛皮消又名牛皮消、飞来鹤。除东北以外的全国各地均有分布,主产于江苏、山东。其药材性状特征:根呈长圆柱形、长纺锤形或结节状圆柱形,略弯曲,长10~20cm,直径2~4cm。表面土黄色或淡黄棕色,残留棕色至棕黑色的栓皮,有明显横长皮孔,有的具纵皱纹;质坚硬而脆。断面较平坦,类白色,粉性,有放射状花纹及鲜黄色孔点。气微,昧先苦后甜。
隔山牛皮消又名隔山消。分布于华北及吉林、辽宁、陕西、甘肃、新疆、山东、江苏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,主产于吉林、山东。其药材性状特征:根呈长纺锤形或圆柱形,长5~20cm,直径1.5~3.5cm。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,有明显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,并有栓皮剥落后的疤痕。质坚实,不易折断,断面不平坦,黄白色,显粉性。气微,味淡而微苦涩。
戟叶牛皮消又名泰山何首乌。分布于华北及辽宁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山东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西藏,主产于山东泰安。其药材性状特征:根呈圆柱形或类球形,长5~10cm,直径1.5~3.5cm。表面黄褐色,皱缩,栓皮易层层剥离。质坚硬,断面较平坦,类白色,粉性,有稀疏黄色放射状条纹。气微,味苦而甘、涩。
白首乌有补肝坚,益精血,强筋骨,止心痛,并兼有健脾益气的功能。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昏眼花,失眠健忘,须发早白,腰膝酸软,筋骨不健,胸闷心痛以及消化不良。其内服常用量为6~12g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