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名产区:
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北、西北以及西南地区。
生成过程
采收方法 茸的采收一般有两种方法:即锯茸和砍茸两种方法。 锯茸:雄鹿从第三年开始锯茸,每年可采收1~2次。每年采2次者,第一次在清明后45~50天,习称头茬茸,第二次约在立秋前后,习称二茬茸。每年采一次者,约在7月下旬。锯时将鹿用绳子拖离地面,迅速将茸锯下,伤口敷七厘散或王真散,贴上油纸,放回鹿舍。锯下之茸,须立即加工。先洗去茸毛上不洁物,并挤去一部分血液,将锯口部用线绷紧,缝成网状,另在茸根钉上小钉,缠上麻绳,然后固定于架上,置沸水中反复烫3~4次,每次15~20秒钟,使茸内血液排出,至锯口处胃白沫,嗅之有蛋黄气味为止,全部过程约需2~3小时。然后晾干。次日再烫数次,风干或烤干。烤时悬在烘架上,以70~80℃之无烟炭火为宜,烤约2~3小时后,取出晾干再烤,反复烤2~3次,至茸皮半干时,再行风干及修整。 砍茸:此法现已少用,适用于生长6~10年的老鹿或病鹿、死鹿。老鹿一般在6~7月采收,先将鹿头砍下,再将鹿茸连脑盖骨锯下、刮除残肉、筋膜。绷紧脑皮,然后将鹿茸固定于架上,如上法反复用沸水烫,烫的时间较锯茸为长,约需6~8小时。烫后掀起脑皮,将脑骨浸煮一小时,彻底挖净筋肉,再用沸水烧烫脑皮至7~8成熟。再阴干及修整。
鹿茸是公鹿额部生长的未骨化的嫩角,具有多种药理功效,是一种名贵的中药,鹿科动物有多种,我国药典仅承认梅花鹿茸和马鹿茸两种,适时地采收鹿茸是养鹿场(户)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,直接影响鹿生产中的经济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