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头翁的鉴别方法

【简述】

白头翁为较常用中药,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止痢的功能,用于热毒血痢、痒、带下、鼻衄、血痔、阿米巴痢疾。

【来源】

为毛莫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(Bge) Reg.的干燥根。白头翁系多年生草本,高10-40cm,全株密被白色长柔毛。主根肥大强直,圆柱形,有时稍弯曲,外皮黄褐色,具纵纹。叶自根出,丛生,具长柄,叶为三出复叶,小叶再分裂,裂片倒卵形或矩圆形,先端有1-3个不规则浅裂片,表面绿色,疏被白色柔毛,背面淡绿色,密被白色长柔毛。春夏季,花先叶开放,单一,顶生,花紫色较大。瘦果多数, 密集成头状,每一瘦果的顶端有毛状的宿白花柱(CT1-36-1,2,3)。

【产地分布】

主产河北、安徽、江苏、河南、内蒙古等省区。此外,山西、陕西、 山东、吉林等省亦有分布。

【采收加工】

夏秋季均可采挖。挖取根部,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,晒干即得。

【性状鉴别】

1. 药材

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,稍弯曲,有时扭曲而稍扁,长6-20cm,直径0.5-2cm;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,具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,皮部易脱落而露出黄色的木部,有的具网状裂纹或裂隙,近根头处常有朽状凹洞;根头部稍膨大,有时分叉,有白色绒毛,有的可见鞘状叶柄残基;质硬而脆,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,木部淡黄色;气 微,味微苦、涩。(CT1-36-4)

2、白头翁片

为圆片、斜片或不规则厚片,直径0.5-2cm,厚2-4mm;切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,木部淡黄色,射线较宽,皱缩成裂隙,根头部的切片可见白色毛茸;周边黄棕色或棕褐色,脱落处为黄色,有的可见网状裂纹或裂隙;质硬而脆。

【规格等级】

一般为统货。

【显微鉴别】

粉末特征纺锤状的韧皮纤维,长155-390μm,胞壁多数不甚厚,少数极厚,形如石细胞。导管为具缘纹孔、孔纹或网纹。毛茸单细胞,细长,直径15-27μm,基部稍膨大作头状,有时则稍狭细。不含淀粉或有少数细小淀粉粒(春季采者), 不含草酸钙结晶(图1-42)。

【理化鉴别】

1、化学定性取粗粉4g,加乙醇20ml,加热回流提取1小时,滤过,滤波置水浴上浓缩至约6ml,放冷,加丙酮适量,则析出沉淀,滤过,速取沉淀少量(约5mg),置试管中,加醋酐1ml使溶解。沿管壁加硫酸1ml,二液接界处显红色或红紫色环(检查皂苷)。

2、薄层色谱取粉末0.1g,加70%乙醇5ml,振摇20分钟,滤过,滤液浓缩至1ml,供点样用。以硅胶G为吸附剂,以氯仿-甲醇-水(70:30:10)为展开剂,展开。显色剂为10%硫酸,加热烘干后显色。由下至上可见棕色、蓝紫色、淡紫红色等12个斑点。

【伪品及易混品】

1、兰溪白头翁

为音薇科植物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.的根。在浙江、江 苏、安徽等地曾混同白头翁使用。块根丛生,纺锤形或圆锥形,有的有分枝。表面暗棕 色或黄棕色,有扭曲的纵槽纹或支根痕。质坚硬,折断面不平坦,黄白色,皮部易与木 部分离。折断面有较显著的焦酸气,味微涩。组织中含草酸钙簇晶及方晶,并含淀粉粒。本品可以治疗原虫性痢疾。断面置紫外光灯下无荧光(CT1-36-5)。

2、黄州白头翁

为啬薇科植物委陵菜PotentiUa chinensis Ser.的根。在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浙江、河南、广东、四川等地充白头翁入药,称为“广白头翁”根呈圆柱形,粗直而长,偶有弯曲及分枝。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,栓皮易成片状剥离。根头部较粗,带有黄棕色干枯的叶柄残基,亦有白毛。质坚实,木质。折断面不平坦,带裂片状,具红棕色车轮状花纹。味微苦而涩。横切面可见木栓组织发达,导管旁有木纤维束,薄壁组织中亦含草酸钙簇晶及细小方晶。断面置紫外光灯(365nm)下,木部与皮部间显淡天蓝色荧光(CT1-36-6,7)。

3、野棉花

为毛莫科植物野棉花Clematis hexapetala Pall.的根。在陕西、甘肃等地称其为白头翁。呈圆柱形,长条状,多扭曲。外皮棕褐色,粗糙,有纵沟纹,或有因朽蚀而留存的黑色空洞。根头部时有叶基残留,且生有白色绵毛。质脆,断面常呈裂片状。味苦(CT1-36-8)。

4、大火草

为毛莫科植物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 (Maxim. ) Pei的根。陕西称为 “大白头翁”(别称野棉花)。其性状与野棉花根相似。断面置紫外光灯下无荧光(CT1- 36-9)。

5、秋牡丹

为毛莫科植物秋牡丹Anemone japonica (Thunb. ) Sieb. et Zucc.的根。 呈圆柱形或长条状,多弯曲不直。外表棕褐色或紫棕色,粗糙,有不规则的纵皱。根头 部亦粗大,四周密被黄白色短绒毛。下端可见须根痕。质松脆。断面黄棕色,纤维性。 味苦(CT1-36-10)。

  •  标签:  
  • 相关阅读
    无相关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