蒺藜丸
蒺藜

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二十四:蒺藜丸

处方:白蒺藜30克(微炒,去刺)秦艽30克(去苗)羌活15克 苦参(锉)15克 黄芩15克 茯苓30克 细辛15克 枳壳22.5克(麸炒微黄,去瓤)乌蛇(酒浸,去皮、骨,炙微黄)90克

制法:上药捣罗为末,炼蜜和捣,丸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:搜风清热,祛湿止痒。治风湿热毒客于肌肤,遍身瘙痒,生痞瘰。

用法用量:每服不计时候,以温蜜汤下30丸。

摘录: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二十四

《圣惠》卷二十四:蒺藜丸

处方:白蒺藜1两(微炒,去刺),秦艽1两(去苗),羌活半两,苦参半两(锉),黄芩半两,赤茯苓1两,细辛半两,枳壳3分(麸炒微黄,去瓤),乌蛇3两(酒浸,去皮骨,炙微黄)。

制法: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:风瘙痒,生(疒咅)(疒畾)。

用法用量:每服30丸,以温蜜汤送下,不拘时候。

摘录:《圣惠》卷二十四

《医略六书》卷二十四:蒺藜丸

处方:蒺藜3两(去刺,炒),乌头1两(姜汁炮),山栀2两(姜汁炒)。

制法:上为末,淡盐水捣为丸。

功能主治:寒束湿热疝痛,脉弦数者。

用法用量:每服3钱,沸汤送下。

各家论述:寒束湿热之邪,闭遏经气,不能统运其流行之机,故邪结成疝,小腹疼痛不止焉。蒺藜疏厥之经,乌头逐外束之寒,山栀清内蕴湿热也。盐水丸,沸汤下,使湿热并化,则经气清和,而寒邪无不外解,疝气无不内消,何疼痛之不除哉?此分解之剂,为寒束湿热疝痛之专方。

摘录:《医略六书》卷二十四

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吉林、哈尔滨方):蒺藜丸

别名:蒺藜明目丸

处方桔梗7两,蒺藜7两,木贼7两,羌活7两,蝉蜕7两,薄荷7两,防风7两,草决7两,覆盆子7两,当归7两,川芎7两,白芍7两,生地7两,白芷7两。

制法:上为细面,用水泛为小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:平肝明目,退翳清热。主肝旺肾虚,目生障翳,视物昏花,迎风流泪,羞明畏光,雀目青盲;瘀火上灼,目赤焮肿,胬肉胀痛,热泪不止;白膜遮睛,血丝贯瞳,眼泡浮肿,瞳仁散大。

用法用量:每服2钱,白水送下,1日2-3次。

注意:忌食辛辣;孕妇忌服。

摘录: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吉林、哈尔滨方)

《急救仙方》卷三:蒺藜丸

处方石决明、川芎、白芷、防风、木贼、石膏、覆盆子、楮实(去壳,用米)、蝉蜕、蔓荆子、青箱子、车前子、细辛、菊花旋覆花、蜜蒙花、龙胆草各等分。

制法: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:退诸障膜。主障翳。

用法用量:每服40丸,食后茶清送下;如诸虚,盐汤送之;实者,茅根、蔗汤送下;缺珠,猪肝煎汤送下;垂帘障,每服20丸,四物汤送下;如重甚,加白柿、桑白皮、茅根、蔗煎汤送下。

摘录:《急救仙方》卷三

《外台》卷二十六引《古今录验》:蒺藜丸

处方:蒺藜子1分,干地黄1分,鹿茸(炙)10分,白敛8分,磁石10分(研),矾石(炼)10分,铁精5分,桂心5分,续断5分,巴戟天8分,芍药8分,玄参8分,通草8分,升麻8分,牛膝8分,寄生8分,泽泻7分,射干8分,苁蓉10分,海藻8分(如发者)。

制法:上为细末,以蜜和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:(疒颓)疝。

用法用量:每服10丸,渐增至20-30丸,饮送下,1日2次。

摘录:《外台》卷二十六引《古今录验》

《三因》卷十四:蒺藜丸

处方:白蒺藜(微炒,去刺)1两,海藻(浸洗,去咸)1两,泽泻1两,茴香(炒)1两半,桂心2两,木通2两,牛膝(锉,酒浸)2两,五味子2两,木香(煨)2两,槟榔2两,茯神(去木)3两,人参3两,远志(水浸,去心,姜汁炒)3两,川楝(去皮核,麸炒)4两,桃仁(去皮尖,炒,别研)4两,赤芍药4两,续断4两,山茱萸4两,苁蓉(酒浸)4两,青皮4两。

制法: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:囊核坚大,行动艰辛,发作牵连偏坠疼痛。

用法用量:每服30-50丸,空心、食前温酒或盐汤送下。

摘录:《三因》卷十四

《千金》卷二十三:蒺藜丸

处方:蒺藜子1两,大黄1两,败酱1分,桂心3分,人参3分,附子3分,薏苡仁3分,黄连3分,黄耆3分,骨3分,当归3分,枳实3分,芍药3分,通草3分。

制法: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功能主治:除热。主妇人乳肿痛。

用法用量:每服3丸,不知,益至5丸,食前以饮送下,1日3次。

各家论述:《千金方衍义》:用大黄、黄连解热,桂心、附子散结,人参、黄耆固本,当归、芍药和营,败酱、薏苡败脓,枳实、通草利窍,尤赖蒺藜破除恶血,鸡骨引入厥阴也。

摘录:《千金》卷二十三

上一篇:结毒清烂丸
下一篇:菊花酒
  •  标签: